“讓時間停下來,哪怕只是一秒!”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感慨與想象。不過,2015年還真的多出了“1秒”。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6月30日午夜。由于北京處于東八時區,所以將在7月1日7:59:59后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
為什么要增加1秒?這1秒從何而來?我國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為了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于地球自轉得出的“世界時”和基于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原子時”。由于兩種時間尺度對秒的測量方法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時間系統之間就會出現差異,所以有了“協調世界時”的概念。
“協調世界時”以原子時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盡量接近于世界時。1972年,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當“世界時”與“原子時”之間時刻相差超過0.9秒時,就在協調世界時上加上或減去1秒(正閏秒或負閏秒),以盡量接近世界時,這就是閏秒。
據了解,閏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后時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鐘。從1972年到這次的43年間,已經有26次閏秒。最近一次是2012年6月。
今年確定在6月30日23:59:59后面增加一秒,記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相對于北京時間,也就是7月1日7:59:59后面增加一秒,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然后才是8:00:00。
天文專家表示,這多出的“滴答”1秒,只對航空、航天等對時間精確到秒的行業和領域有影響,不會對公眾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任何影響。公眾只要了解這1秒時間并非真的憑空增加,而是“世界時”與“原子時”之間的“協調”就足夠了。
也許這一秒對你來說毫無感覺,很多人浪費的時間何止用秒來計算,這都源自于我們的惰性,就連同我們身處的地球都變“懶惰”了,轉得越來越慢,讓日子悄悄變長。這是屬于全世界的一秒,千萬不要小看這“滴答”一秒,它對我們的生活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例如北京的電子對撞機,其計時系統是以萬分之一秒來計算的,一秒之間的誤差就很大了;圍繞地球的人造衛星一秒鐘可‘跑’7.9-11公里,相差一秒,通信定位尋找就會出現很大麻煩;航天飛船多飛這1秒,飛船軌道將偏移,著陸地點可能差上十萬八千里,安全受到巨大威脅;像電網故障的維修、電網之間的并網,都需要使用精密時間,如果出現1秒鐘誤差,甚至有可能使整張電網停電甚至崩潰?!笔捘蛨@說,在電子通信、航天、全球定位系統、潛水、電力等領域,一秒的概念已相當粗糙,所造成誤差甚至可能影響一個計劃的成敗。 上一次“閏秒”是2012年6月30日(北京時間7月1日),當時很多網站突然中斷了服務。一些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在這一秒鐘出現了不同程度的CPU利用率增長,最后不得不重啟。大型航空公司預定系統Amadeus Altea出現了異常,澳洲航空和維珍澳大利亞等不少航空公司不得不臨時中斷了飛行計劃。